敦煌的历史与文化(一学年)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端,其名始见于《史记》,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向汉武帝介绍大月氏时提及的地方。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率领军队出击在河西走廊的匈奴,其王降汉。自此河西走廊归入中国的版图,敦煌因而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亦是西方宗教及文化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敦煌可说是汉人最先接触佛教的地方。东汉以后,佛教流行于敦煌,十六国时期,莫高窟在此开始兴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石窟艺术。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是二十世纪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亦是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献和艺术品流散国外的开始。此后,各国学者纷纷研究这批珍品,发展出一门新的国际性显学:敦煌学。 本课程依据敦煌文献和石窟壁画,配合中国历代史书的记载,尝试从多方面了解敦煌这一个文化的宝库。课程大纲如下: 1. 敦煌的历史 2. 敦煌莫高窟的开凿 3.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及其文物的流散 4. 莫高窟的形制、壁画及雕塑艺术 5. 敦煌的佛教团体及僧尼生活 6. 敦煌的社邑组织 7. 敦煌变文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导     师 麦超美

导师简介
      麦超美女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唐史、敦煌学。


课程编号

开课日期2012年09月22日

堂     数约30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