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觉一法师

开山祖师觉一法师法相
觉一法师法相

  志莲净苑开山住持(1934—1943年)

  觉一法师(1889—1943)字圣慈。1910年为广州白云山双溪寺时任方丈太虚大师的侍者,继北上浙江参学。1920年陪同太虚大师第一次前往香港弘法,后移锡香港,为当时著名法师之一。

  1933年与苇庵、可人法师创立 「香海菩提场」,担任社长。1934年与其徒苇庵法师创建净土宗道场「志莲净苑」,弘扬净土法门。在日军占领香港时期坚守道场,于苦难中往生。

  志莲净苑创建于1934年,开山祖师是觉一法师和苇庵法师。

  觉一法师,字圣慈, 1889年生,广东人,1920年受戒于广州白云山双溪寺。时值二十一岁的太虚大师应邀到双溪寺任方丈,同龄的觉一法师担任了他的侍者,随侍左右,朝夕相处。一年多后太虚离开广州,觉一法师也离开双溪寺,北上浙江参学(《太虚大师全书》(六)P1310)。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历史变革,佛教也在风云变幻中跌宕沉浮。面对社会上旷日持久的「庙产兴学思潮」,各地佛教徒纷纷组建僧教育会,开始寺院办学,尽管此时的办学大多是以保护寺产为目的,但中国培养弘法人才的僧教育终于由此开始起步了。

  当时的浙江丛林,龙象辈出,代有新人,是寺院办学的兴盛之地。1906年,文希和尚开风气之先,在扬州名刹天宁寺开办了 「扬州天宁寺僧普通学堂」,仁山和智光是其中两位最优秀的学生。1909年冬,杨仁山居士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创设「祗洹精舍」,以新式教育培育佛学人才,太虚、智光、开悟、惠敏等当时的僧青年均入学受教。同时期还有我国最早的培育僧才新式学府江苏省僧师范学堂,由月霞、谛闲法师先后主持。1913年,月霞法师于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后移至杭州海潮寺),培养出了常惺、慈舟、持松、戒尘、霭亭、智光等一批杰出的弘法人才,在国内外撒下大乘菩萨道的种子。同年,谛闲法师于宁波观宗寺成立 「观宗学社」,后扩充为正式僧教育机构「观宗弘法研究社」,学僧仁山、妙柔、倓虚、静权、宝静、妙真、可端、常惺、显荫、持松等,日后皆成长为天台重要法匠。在几位佛门龙象的主持下,这些教学机构如磁石般吸引着全国各地发心求道的僧人络绎不绝前往求学,浙江佛教传统规范的丛林制度也由他们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经历了浙江参学,接受过高僧大德的教育熏陶,觉一法师重返广东时素质已大有提高,太虚大师在文章中形容他:「归粤后颇端僧品,渐为信佛缁素推重」 (《太虚大师全书》(六)P1310) 。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在民初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的主张,培育僧才、整顿僧制,为弘法护教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大力推动佛教四众的联合,组织佛教团体;创办了《海潮音》月刊等佛教刊物,广泛宣传佛教文化;创办及主持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多所僧教育机构,以新式教学系统培养优秀的弘法人材,流泽惠及于今;而他提出并积极倡导的「人生佛教」、「人间净土」观念更是对现代佛教的莫大贡献,影响尤其深远,其佛法与世法并进的佛教改革理念对后世的影响迄今绵延未绝。

  太虚大师离开广东后,觉一法师与他仍保持联系。1920年(民国九年),太虚大师应邀赴广州弘法,驻锡广东的觉一法师为他妥善办理了在广州东堤非常国会议员俱乐部讲经的讲会事务。讲经圆满后,大师又应陆蓬山、潘达微、吴子芹等香港居士邀请就近转往香港弘法,觉一法师陪同前往,全程随行(《太虚大师全书》(六)P1310)。

  民国初年,香港的城市佛教尚未发展,仅在大屿山等地的山林精舍、寺庙有一些法会举行,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明佛教为何物,更不详其教义,甚至混合佛道二教思想,神佛不分。太虚大师到港后在名园公开讲经演说三天,活动组织者事前在报章广做宣传,吸引了大批善信和社会人士踊跃赴会听讲,以至散会时电车过分拥挤,不少听众只得步行回家(叶文意《香港早期之佛教发展》,载《法相学会集刊》第三辑P26)。太虚大师在其自传中写道:「待到七月初……由觉一等送我与开悟同赴香港,香港陆蓬山居士等发起在名园讲演三日,开启了香港未有的讲佛学风气。」这是太虚大师于香港的第一次公开弘法,在这块西方文化弥漫的英属殖民地有力地推动了正信佛教的传播,播下了佛法肇兴的种子。这次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开端,促使香港的发心学佛者与日俱增,势态喜人。

  太虚大师与香港佛教有着甚深的因缘,1910年至1935年曾五次莅临香港,对香港佛教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是第二次和第五次,上述1920年由觉一法师陪同进行的名园讲经即是他的第二次访港。十五年后的1935年11月,大师由竺摩法师等陪同第五次抵港,那时觉一法师驻香港已久,与筏可、霭亭、可人等同为著名法师;而在香港各界佛教善信为太虚大师到来举行的盛大欢迎会上,作为总代表致欢迎词的正是觉一法师的弟子苇庵法师(释太虚1935年讲演《从香港的感想说到香港的佛教》)。